东莞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东莞市五院急诊科今年以来达到“零纠纷” 年急门诊量已逾20万人次,将致力打造成区域标准水蛙族使节团的遗书化医疗急救中心

网络整理 2017-07-28 本地信息
(原标题:东莞市五院急诊科今年以来达到“零纠纷”年急门诊量已逾20万人次,将致力打造成区域标准化医疗急救中心)

文/图信息时报记者陈武东

实习生谭颖欣

通讯员曾晓华陈炳林

“我们五院急诊科综合业务处于市内领先水平,年急门诊量已逾20万人次。”日前,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下称“东莞市五院”)急诊科主任杨天骄在接受信息时报记者专访时讲述,作为窗口,急诊号称医院投诉率纠纷率最高的科室,他们近年业务量逐年上升,但投诉纠纷下降,今年以来达到了零纠纷。

杨天骄表示,今年下半年,医院将对急诊科进行科学改造,形成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加强监护一体化,更趋于合理的布局,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和节约患者的就诊时间。“未来五年的目标就是致力把东莞市五院急诊科打造成为区域中标准化的医疗急救中心,真正成为区域的中毒、急诊创伤、急诊心脑血管病、危重症救治等临床和科教研培训基地。”

实力:年急门诊量已逾20万人次

“经历几代急诊人的努力,科室具有了一定的规模,综合业务处于市内领先水平。”杨天骄介绍,目前五院急诊科医生已经达到了19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11人,医师2人,护士也有19人,其中主管护师5人,护师6人,护士8人,所有医护人员均通过严格的急救专业培训,全面掌握了各种急救技术,能熟练进行各种急危重症的抢救。

目前,科室有两支设备齐全、技术过硬、反应迅速的院前急诊队伍,有完善的绿色通道制度。有120救护车4台,其中拥有高级生命支持功能的救护车1台,运输型救护车3台。呼吸机,多功能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心电图机,吸痰机,洗胃机,输液泵,注射泵等急救仪器,做到专人保管,定点放置,始终保持备用状态。目前主要开展的业务有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术,呼吸循环衰竭、休克、急性中毒、各类创伤等急危重症的抢救和各种常见急症的处理。

杨天骄介绍,2016年1月被任命为急诊科主任以来,科室班子成员团结一心,始终奋战在急救前线。在健全规章制度,持续质量管理和强化责任意识,明确责任分配的基础上,组织全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特别是开展“做个好医者”的素质培训,增加了急诊人特有的责任心、爱心、细心和耐心,树立了良好的医者形象,在全年门急量和业务总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无差错事故发生,得到了领导、同事和患者的高度好评。

杨天骄介绍,急诊科是五院新医院起用之初最早成立的几个科室之一,主要分区有院前急救和转运,抢救室、EICU、留观病房、清创室、外科手术室、输液区域等。2016年10月急诊儿科分离后,由急诊内、外科构成,得益于院领导的重视和五院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及市民的信赖,急诊科年门诊量已逾20万人次,2016年业务量较2015年提高了约20%,2017年将有进一步的提升。目前,该科室科研项目有3项,论文发表数十篇,还是中山大学孙逸仙附属纪念医院急救技能培训基地。

战略:树立省内医院急诊急救模式的标杆科室

“任职五院急诊科主任一年多来,最深的印象是院领导非常重视急诊学科发展,医院班子曾多次召开专题会,并在医院郭院长带领下到急诊科组织召开现场会,从战略高度全方位规划急诊学科的未来,并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比如设施设备、人才引进、安全保卫、绩效调整等等。”杨天骄讲述,在院领导的重视支持下,人才队伍老化正在逐步解决,近一年已引进年富力强的医生3人,逐步形成人才梯队,下来还将增加具备硕士、博士学历医疗人才梯队,并进行强化培养,成为专业知识广泛,基础扎实,实际操作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一专多能人才。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五院胸痛中心已通过市认证,计划今年9月提交省及国家认证,将进一步提高该院急诊科院前急救的效率。此外,该院急诊科绿色通道所有指标均达标,目前建有9条急救“绿色通道”,分别为“急性心肌梗死”、“急危重症孕产妇”“严重多发伤”、“重症急腹症”、“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等。“这些绿色通道对所有危重患者,先诊治后挂号交费,并尽量简化流程,尽快进行有效治疗。”杨天骄说。

据了解,今年3月份,东莞市政府出台了《东莞市卫生与健康“十三五”规划》,将地处西南的五院规划为滨海片区中心医院,主要承担区域内长安(滨海湾新区)、沙田(东莞港)、虎门和厚街等地疑难和急危重症的诊断与治疗、人才培训以及开展医学科学研究等工作。“我们下一步的目标就是致力把急诊科打造成为区域中标准化的医疗急救中心,真正成为区域的中毒、急诊创伤、急诊心脑血管病、危重症救治等临床和科教研培训基地。”杨天骄说,未来五年,将努力达到管理规范化,质量标准化,队伍专业化,操作流程化,信息网络化,急救普及化,实现树立省内医院急诊急救模式的标杆科室目标。

杨天骄介绍,将积极推动《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加强监护》三环一体化建设,目前国内急诊科有多种运作模式,其中以“院前急救+急诊科+EICU”模式最合理、最有发展前途,最符合病人利益的救治急性病、伤人员的组织系统,也是当今国际上很多国家在努力组建的先进的急诊医疗系统,称为急诊医疗体系(EMSSEmergencyMedicalServiceSystem)。如能组建“急诊加强监护病房EICU)”,则对急诊科医生的抢救水平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也是锻炼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标志。

(原标题:东莞市五院急诊科今年以来达到“零纠纷”年急门诊量已逾20万人次,将致力打造成区域标准化医疗急救中心)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