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历史人物】东海翘楚于铭训

网络整理 2019-04-26 最新信息
【历史人物】东海翘楚于铭训


于铭训(1850—1916),字式之、恭三,号帛园,清末进士,世居莱阳横岭口,历任江苏省布政使司员主管义仓,主办下关(南京)厘捐,任阜阳、沭阳知县,主管芜湖盐务分销局,总巡缉私事。

于铭训少年时家境贫寒,却颖悟好学,得到县内老儒张瑞庭的赏识和资助,光绪己卯年(1879)考中举人。后游历京师,得到在朝为官的福山进士王懿荣和蓬莱进士慕荣的推举,在京城士林,颇有令誉,有“东海翘楚”之名。戊戌年,举人大挑一等用为知县分发河南省。是年参加会试中进士,以知县用签分江苏省,布政使委派其分管义仓及苏州附郭三县的积谷(备荒)之事。后改分到江宁(南京)布政使分司。

1900年庚子事变,两宫皇太后仓皇西逃奔西安,震惊全国。朝廷紧急降旨从江苏省调用银两,江苏布政使恩寿筹集好官银七万两,却找不到妥实的官员担当此任,有人便推荐于铭训。临危受命,于铭训即刻动身赴任,押解着这宗白银赶往陕西。途径安徽砀山县时,当地守军哗变,闻听皇家官银经过,便扬言要劫为军饷。于铭训的随行官员们恐慌不前,于铭训虽然一介书生,却凛然不惧,道:“国家多难,虽职微末,安得临难而避其事乎。”于是组织手下的官兵和当地力量,严密处置,终于安全地走出了砀山县,然后日夜兼程,很快就抵达了陕西渭南县,恭候圣驾。两宫太后抵达后,特别传见于铭训,温语慰劳,赞赏有加。当年,两宫还朝因于铭训劳苦有功,特任命他到南京下关口岸主办厘捐。厘捐是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时朝廷为筹集军饷特设的临时工商税,弊端重生,被官员视为利薮,是肥缺。于铭训到任后,清廉自重,极力革除弊端,惠及商民。不久他竟然以不能胜任为辞提出辞职,请求再三才得到批准。同僚们都很诧异,其实于铭训是另有志趣,不屑于蝇营狗苟于权力和利益。不久,于铭训改任在江宁西门主管保甲,又改任主管江北发审局,随后又先后担任了阜宁和沭阳知县。

但是阜宁、沭阳两县内均长久匪患不靖,于铭训到县之后均严厉捕盗,在沭阳还抓住了有名的匪首胡七,境内安宁,民众拥戴,上官称赞。在沭阳第二年,夏季大雨连月,庄稼尽毁,于铭训紧急请赈,获布政使赈银四十万两。不料淮阳洪涝阻隔,赈银延期,于铭训因此被欲取代他的官员诬告去职。幸好江苏总督端方熟知于铭训,事后为其澄清重用,任命其主管芜湖盐务分销局,并总巡芜湖缉私之事。三年之后,于铭训未及年衰便辞职还乡。不久辛亥革命爆发,成立民国,于铭训在家侍奉母亲,不再参与世上事,1916年病逝于老家,葬在横岭口村后。

民国《莱阳县志》卷十有《于明府铭训传》,载:“公性质粹,无城府,为学知务根本,宗法宋明诸儒,尝手钞程朱全集及《近思录》(朱熹、吕祖谦著)。遗著有《四书集解》《酌雅堂诗草》《酌雅堂文稿》《帛园年谱》。”其为人儒雅多才,擅长吟咏,格调高迈,清末有名。有《三驾院》诗曰:

三驾迢遥高逼天,芙蓉万朵翠相连。

西带龙河东据海,环刹四面皆云山。

于铭训中举以后未入仕途,常年教书,是境内有名的学者,憩格庄学者王西川就曾在黄金庵随其读书,后来入贡,成就很大。清初,莱阳进士姜埰及其子姜实节在苏州曾有私园——艺圃(至今是苏州名园之一),太平天国起义时毁坏,沦为公所,文物狼藉。于铭训在苏州布政使司时,凭吊之余纠资修缮。最终虽未恢复原貌,但是修好了东莱草堂,并在堂内设了姜埰的灵位,为后人的凭吊先贤尽了心力。

其子于汝舟,学识渊博,民国主持《莱阳县志》总撰,任县南数乡联庄会会长,饮誉乡里。

(作者:莱阳/赵松枝)

本文作者:内刊主编(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3332075434541575/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沭阳   太平天国   砀山   苏州   陕西   莱阳   江苏   南京   芜湖   阜宁   东海   淮阳   安徽   阜阳   任县   河南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