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一场遗祸百年的胜利(二):1685—1688,中俄雅克萨战役始末

网络整理 2019-04-29 最新信息
一场遗祸百年的胜利(二):1685—1688,中俄雅克萨战役始末

1704年的沙俄疆域

1682年4月,康熙帝前往盛京“谒陵”。事后,康熙率领护卫经抚顺来到清军造船之地(今吉林),实地查勘北疆边防。9月,康熙又派副都统郎谈打着捕鹿的幌子沿黑龙江上溯,仔细侦查了雅克萨的地理形势和水陆交通。1683年1月,郎谈来到北京给了康熙一份报告,并断言:“雅克萨可下,罗刹可破”,“攻取罗刹甚易,发兵三千足矣”。不过郎谈给康熙的建议只是单纯从军事角度考虑,没有涉及到边防等一系列综合问题。对此,康熙回复道:暂停进攻,在瑷珲和呼玛两地建立永久性城堡,存粮、造船、屯田、修驿站。之所以如此布置,康熙还是考虑到清军此次遇到的不是古代游牧部落防御力极差的穹庐帐篷,而是有着坚固工事、精良火器沙俄堡垒,我国古代边塞的用兵经验不足以对付新的对手。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持久战,康熙一定要解决前线将士的粮草供应问题。故而,康熙除了下令前线将士展开屯田之外,还开创了颇有特色的分段运输。

  • (注:第一段:粮船一百艘,从盛京以西辽河巨流河渡口运输到辽河上游等色屯(进吉林梨树县)。第二段:从等色屯到易屯门(今伊通县)。全称陆路,由“蒙古官兵车辆陆续运往”。第三段:粮船一百,从易屯门经易屯河(伊通河),松花江,至松花江和黑龙江汇流处。第四段:粮船八十,溯黑龙江而上,至瑷珲)
一场遗祸百年的胜利(二):1685—1688,中俄雅克萨战役始末

康熙读书像

正在清朝紧锣密鼓地组织反击的时候,沙俄国内政局也间接促使沙俄最终在雅克萨战败。1682年5月,莫斯科发生兵变,沙俄贵族索菲亚利用混乱的局面夺取了政权,并宣布两个弟弟伊凡和彼得并立为沙皇。从此,沙俄贵族内部开始互相倾轧,影响了沙俄及时给予远东支援。与此同时,尼布楚和雅克萨之间也发生了内讧。尼布楚督军安插自己的儿子到雅克萨当头目,引起了雅克萨士兵的不满。最后,雅克萨士兵将前来调停的尼布楚督军和他的儿子一起赶走。无疑,内讧极大地影响了他们与清军的作战。1683年7月,清朝前锋部队开到黑龙江。在出兵之前,清朝向沙俄当局再次发出谈判的信号,结果信件如石沉大海。到此,除了武力解决,再无其他选择。不到半年,清军风卷残云般扫除了雅克萨以下的黑龙江中下游以及各条支流上的沙俄军队。1685年,清朝发布出兵谕旨:

“兵非善事,不得已而用之。向者罗刹无故犯边,收我逋逃,后渐越界而来,扰害索伦、赫哲、飞牙喀、奇勒尔诸地,不遑宁处;剽劫人口,抢掳村庄,攘夺紹皮,肆恶多端。是以屡遣人宣谕,复移文来使,罗刹竟不报命,反深入赫哲、飞牙喀一带,扰害益甚。爰发兵黑龙江,扼其来往之路,罗刹又窃据如故,不送还逋逃,应即剪灭。今仰付天心,大兵逼临雅克萨城,姑再以朕谕旨,遣人宣布罗刹。谕之曰:前屡经遣人移文,命尔等撤回人众,以逋逃归我,数年不报,反深入内地,纵掠民间子女,构乱不休。乃发兵截尔等路,招抚恒滚诸地罗刹,赦而不诛。因尔等仍不去雅克萨,特遣劲旅徂征,以此兵威,何难灭尔。但率土之民,朕无不恻然垂悯,欲其得所,故不忍遽加歼除,反复告诫。尔等欲相安无事,可速回雅库,于彼为界,捕貂收赋,毋复入内地构乱。归我逋逃,我亦归尔逃来之罗刹,果尔则界上得以贸易,彼此晏居,兵戈不兴。倘执迷不悟,仍然拒命,大兵必攻破雅克萨城,歼除尔众矣。如此宣谕后,罗刹果能遵旨即回,以雅库为界,我兵即驻扎于黑龙江,设斥堠于雅克萨,令疆域帖然。倘仍行抗拒,则大兵相机而行”。

一场遗祸百年的胜利(二):1685—1688,中俄雅克萨战役始末

同年夏,三千余清军溯江而上直抵雅克萨城。本着先礼后兵的原则,清军给雅克萨的沙俄军送去了满、汉、拉丁三种文字的书信,令其撤离雅克萨,并提出以勒拿河为界的议和方案。但沙俄自持工事坚固,不仅拒不撤军,还出言不逊。6月24日,清军水陆列阵,包围雅克萨。25日,战斗开始。清军先城南佯攻,吸引敌军火力,暗地里却将红衣大炮安置在城北以及东西两侧。26日,清军炮火齐发,开始向城内射击。雅克萨城没有防火准备,炮弹所及,火光冲天。与此同时,清军又在城墙下堆积干柴,准备火烧雅克萨。沙俄士兵惊慌失措,遂打白旗投降。接受沙俄士兵投降后,清朝将领们表现地很宽大。不仅释放沙俄全部俘虏,还允许他们带走武器、财产,前提是沙俄保证不再侵犯中国领土,投降的沙俄首领托尔布津痛快点的立下誓言。随后,清军将其全部送往额尔古纳河口。第一次雅克萨之战结束。

一场遗祸百年的胜利(二):1685—1688,中俄雅克萨战役始末

前文已述,康熙在出兵谕旨中说过,“如此宣谕后,罗刹果能遵旨即回,以雅库为界,我兵即驻扎于黑龙江,设斥堠于雅克萨,令疆域帖然。”但战争结束后,清军却未遵守康熙的谕旨。在一把火烧掉了雅克萨之后,清军随即回到了瑷珲,并未留下一兵一卒把守,这就为沙俄卷土重来提供了条件。当托尔布津逃出雅克萨,刚刚驶离额尔古纳河口,便迎面碰到了托博尔斯克和尼布楚派来的两路援军,共计700人。于是,得知清军撤离后的托尔布津重返雅克萨,并收割了雅克萨周围已经成熟的庄稼。此后,雅克萨的沙俄军队一直都在构筑城防。可笑的是,驻防在瑷珲城的清军直到1686年才知道俄军再次占领雅克萨。同年6月,清军再次发兵雅克萨。吸取上次清军火攻的教训,托尔布津不仅命人将墙体涂满泥巴,还采取主动出击的战略,阻止清军大炮接近城墙。在俄军顽强的阻击下,清军一时难以奈何。于是,清军改变战术,在城外立土垒,挖长堑,作长期围困之计。为了阻止上游俄军支援,清军将水师停泊地设置于雅克萨上游6里之外,俄军已成瓮中之鳖。

一场遗祸百年的胜利(二):1685—1688,中俄雅克萨战役始末

1686年底,雅克萨内坏血病流行,俄军只剩150人。眼看尼布楚无力救援,雅克萨的俄军绝望了。正在这时,清朝国内外的局势又为之一变。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和扎萨克汗发生争执,准噶尔部的噶尔丹趁机从中挑拨。为了稳定西北,清朝迫切希望结束战争。为此,康熙还特意委托荷兰使者带信给俄国沙皇,建议两国停战,举行谈判。康熙帝的建议正中沙皇下怀。因为沙俄此时即将发动对土耳其的战争,事关俄罗斯出海口的“百年大计”。因此,沙皇很痛快地接受了清朝的建议,并派出了谈判使团。1686年12月,清朝大臣奉旨来到雅克萨,宣读了停战谕旨。此时,雅克萨的俄军已经剩下了66人。1687年,清军撤离雅克萨。

一场遗祸百年的胜利(二):1685—1688,中俄雅克萨战役始末

第二次雅克萨战役结束后,中俄不久就签订了历史上著名的《尼布楚条约》。本来,康熙态度很强硬:要求清军收复全部失地,俄军撤离雅克萨、尼布楚。不过噶尔丹叛乱的蔓延,使康熙改变了态度。为了安定北方,防止俄国与噶尔丹进一步勾结,康熙同意索额图做出让步:放弃尼布楚,把尼布楚以及以西原属中国的领土割让给俄国。作为谈判桌上的老手,沙俄谈判使者戈洛文百般愚弄欺骗没有外交经验的清朝钦差。在条约即将签订时,沙俄又故意混淆了外兴安岭的走向问题,使外兴安岭和乌第河之间本属于中国的地区变成了待议区。这就为后来1858年《瑷珲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的签订埋下了伏笔!

本文作者:大福读史(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5168201648570883/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康熙   清朝   黑龙江省   勒拿河   松花江   呼玛   沈阳   赫哲族   额尔古纳河   辽河   伊通   伊通河   西辽河   蒙古   吉林   梨树县   武器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