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钟离之战梁军消灭25万北魏军,此公连马都骑不了,却得名“韦虎”

网络整理 2019-06-27 最新信息

梁朝最负盛名的将军是谁?许多人大概会本能地说陈庆之,此公率军深入北魏,打下洛阳,战绩固然辉煌,但陈庆之如昙花一现,打下的疆土并没有巩固,对梁朝的国势和士气,只有暂时的刺激作用。真正的名将,当属梁建国之初的韦睿。

一、大器晚成的老将

韦睿(442-520年),字怀文。出身于英杰辈出杜陵韦氏。韦睿经历了宋、齐、梁三朝,南齐末年诸州变乱,一直在小官位置上籍籍无名的韦睿,到了年近花甲的年纪,才终于等来了机会。

钟离之战梁军消灭25万北魏军,此公连马都骑不了,却得名“韦虎”

韦睿像

南齐雍州刺史萧衍起兵反叛,举西州之兵进攻东昏侯萧宝卷。韦睿遍观天下形势,果断地投靠了力量并不占优势的萧衍,这成为他日后跻身梁朝军界高层最成功的一次政治投资。

梁武帝建国后,韦睿先后被任命为大理寺卿、太子右卫率和豫州刺史,诸职都近在紫宸,可见受武帝信任之深。

韦睿身体素来羸弱,无法骑马,行军作战都是乘坐板舆或者车子。特别是梁朝建国以后,韦睿已是60岁的老人,身体更加无法胜任纵横奔驰的作战。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羸弱之人,居然在梁初的南北大战中,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梁朝开国之初,北魏趁其立足未稳,发动大规模南侵,相继夺取了汉中、义阳、寿春等地,在西起益州、中经襄汉、东至淮南的广大战线上,取得了极大优势。梁军勉强挡住魏军的侵袭,艰难地稳固住了战线。

建国的第四年,也就是天监四年(505年),梁武帝发动北伐。韦睿率军自历阳北攻,漂亮地收复了合肥城,巩固了江防形势。但淮河沿线的形势非常坏,梁军主帅萧宏懦弱无能,尚未与魏军主力接触便不战而逃。梁将昌义之率残兵3000拒守钟离郡城(今安徽凤阳临淮关)魏军乘势反攻,主力推进至淮河一线,将昌义之团团围困起来。

二、北魏疯狂围攻钟离

寿春失陷于北魏后,钟离郡成为是淮河沿岸最有力的堡垒。无论北军南下,还是南军北上,此地都是控扼淮河河道的重镇,所以双方对钟离郡都是志在必得。

钟离之战梁军消灭25万北魏军,此公连马都骑不了,却得名“韦虎”

但北魏内部一度出现争议。

魏军虽然连年取胜,但战场范围都在北方,利于骑而不利于步,故而胜多败少。如今进军至淮河沿线,地面径流开始逐渐多起来,此种环境利于南军而不利于北军。北魏军深入南方进行攻城作战,被迫放弃骑兵优势,陷入一城一地的消耗战,这同样不利于魏军。

所以,熟悉南军作战特点的名将邢峦就坚决反对仓促进攻钟离城。

北魏一线带兵的主将是中山王元英、平东将军杨大眼等人。他们常年在战斗于魏梁一线,在实战中积累了对梁军的心理优势,认为魏军挟屡胜之锐气,一鼓作气拿下钟离郡不成问题。因而极度抵制朝中的反对意见。

元英的计划是,十月入冬后淮河是枯水季,可趁此机会强攻钟离,至迟于次年初春,也就是二月左右拿下钟离。在此期间梁军无法救援,且水军优势受到抑制,魏军胜算应当很大。

北魏宣武帝元恪没有先祖道武、太武、孝文诸帝的战略眼光,在元英的一力坚持下,同意继续南攻钟离。

魏军围城兵力当在二十五万以上。证据有两处,一处是宣武帝给征南将军、中山王元英的诏书中说,“今众军云集,十有五万,进取之方,其算安在?”另一处据《魏书·宣武帝纪》记载,为了加强前线兵力,于当年七月“发定、冀、瀛、相、江、肆六州十万人以济南军。”

据此判断,元英亲自率领的兵力大概十五万,杨大眼等人率领的后援兵力大概十万。

魏军到达钟离后立即展开疯狂围攻。钟离郡在淮河南岸,靠近城池的河道中有一座沙洲叫做邵阳洲,元英与杨大眼分别在邵阳洲的东西侧架起浮桥,运兵过河后迅速强攻城池。

梁将昌义之根据梁武帝的指示,甫一退入钟离,便在加强了城防,城外挖了很深的堑,以防魏军接近。魏军以车运土,逐次填平堑沟,逼临城墙。元英为了赶在梁军援兵到达前拿下钟离城,亲自到一线督战。魏军士卒奋勇爬城,虽然死伤无数,仍然死战不退。

魏军又调来飞楼、冲车撞击城墙,撞出很多缺口。昌义之指挥士兵用泥土填住缺口,魏军百般冲击无法得手。昌义之为了鼓舞士气,引弓到处驰射,哪里防守吃紧便到哪里支援。昌义之射术甚精,只要一出手敌兵便应弦而倒。一日之中魏军冲锋数十回,伤亡士兵数以万计,尸体堆积起来都快要与城墙平齐。

三、“韦虎”

然而尽管昌义之英勇,毕竟只有3000人,无法长久抵抗魏军数十万人的围攻。梁武帝紧急调发20万人马,由曹景宗和韦睿分别率领,北上救援钟离。

曹景宗是萧衍旧将,萧衍灭南齐曹景宗立功大功。但因人性格莽躁,又恃功而骄,打仗不习惯于与人协同。北魏南伐围攻梁朝的司州(治所在义阳,今信阳),曹景宗受命援助,却始终游弋不前,司州守军苦等救援不至最后城陷。

此次曹景宗领军援钟离,梁武帝命令他等韦睿部到达后一同进攻,曹景宗不想让韦睿分享功劳,于是违令率军进攻邵阳洲,谁料忽然刮起大风,掀翻船只,淹死不少士卒,曹景宗不得不暂退。

韦睿当时驻扎在合肥,闻讯立即昼夜兼程北上,10天内行军300多里,抵达钟离城下。曹景宗素来骄傲自负,但对韦睿这位足智多谋、坚毅果敢的老将十分尊敬。曹景宗对其执礼甚恭,并且非常罕见地表示和韦睿密切协同作战。梁武帝听说这一消息非常高兴,说:“二将和,师必济矣。”

救急如救火。韦睿顾不上休整,连夜偷上邵阳洲,挖开长堑,树起鹿角,在魏军眼皮子底下筑起一道营垒。天亮后元英发现,惊叹说:“是何神也!”

钟离之战梁军消灭25万北魏军,此公连马都骑不了,却得名“韦虎”

邵阳洲是联结淮河南北两岸魏军的水上咽喉,韦睿上来就死死掐中要害。元英不敢怠慢,亲率众军来攻,韦睿乘坐木舆,手执白如意指挥众军抵抗。魏军白天冲锋不能得手,晚上又来斫营,韦睿亲自登上简易堆起的城墙奋力抵抗,魏军飞矢如雨,声势令人恐惧。韦睿之子韦黯请父亲下城避箭,韦睿坚持不下。城内一部分士兵不明情况,发生惊变,幸亏韦睿及时呵止,才稳住了形势。魏军强攻不成,反倒损失了很多兵力,元英越打越怯,只好收兵。

韦睿拼命的劲头也激起了曹景宗的斗志,曹部进逼北岸,顶着魏军杨大眼的营寨筑了一座营,杨大眼出兵进攻,亦被打曹景宗打退。

一时间,梁军扭转了被动挨打的态势,与魏军对峙下来。

坚持下来就是胜利。因为梁军即将等来他们最需要的有利条件:雨季。

时间很快来到天监六年(507年)的三月,雨季提前到来了。事实上进入春季以后雨就一直没断过,淮水一直处于较高水位。虽然元英预先加高了邵阳洲两侧的浮桥,还安装了保护浮桥的栅栏,但魏军自北岸向南岸的交通仍然受到严重影响。特别是到了三月,雨水极多,淮河水位暴长六七尺,梁军的机会来了。

梁军随军携带了很多大船,他们还根据梁武帝的指示把船加高,与魏军的浮桥同高。韦睿定下火攻之策,与曹景宗各攻一条浮桥,并以小船载发火之物猛冲浮桥,魏军无法抵挡,一南一北两条浮桥都被引燃。邵阳洲上的魏军全靠两座浮桥通行,船舰略近于无。元英一看浮桥被焚,再加上连日作战不利,战意本就衰颓,当场放弃了抵抗,逃往北岸。

梁军诸部烧桥后大杀魏军,失去组织的魏军被斩杀及落水者达20万人,弃甲投降的亦有5万人。——这一数据来自于《梁书》记载,估计有夸张。

昌义之破围后见到韦睿,劫后余生的庆幸与高兴,令他拉着韦睿直呼:更生!更生。

钟离之战的意义是相当重大的。以此战为标志,魏军连年南伐的势头被有力遏制了,梁军则稳定了淮河一线的国防形势。战役的过程,再次宣告了南北战争的一条铁律:淮北北军强,淮南南军强。此后数十年,北军基本不敢轻易南下侵袭。韦睿经此一战,打得北魏军心胆俱裂,称其为“韦虎”。一个身体羸弱的老人,却被称之为“虎”,南北战史之奇人异士,唯韦睿一例。

本文作者:有历史(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6466033084924429/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北魏   魏宣武帝   梁武帝   韦叡   杨大眼   陈庆之   凤阳   寿县   萧宝卷   淮河   果敢   和县   萧宏   淮南   合肥   济南   安徽   东至   汉中   这就是河南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